服務是代理商存在的價值
徐秀賢作為全國最大的空調幾大代理商之一的江蘇星普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把手,是個靜中有動的人。他平時喜歡看書,打乒乓球之類的運動,對當前流行的高爾夫球卻不感興趣。行業(yè)里面好多a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偏保守的人,但是徐總卻是在90年代初就開始從事空調行業(yè)的先行軍。所以在我們看來做“先行軍”仿佛和徐總的個性有點矛盾。
當徐總在接受本刊采訪時,告訴我:“上大學時就沒有想過經商,當時喜歡文學、歷史,喜歡寫點東西。我最早是在政府機關工作大概有十年,不但穩(wěn)定,而且有了一定的職位。但是覺得當時對于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說,政府部門進步和發(fā)展空間太小。于是就硬著頭皮進入了空調業(yè)。”
在90年代初,空調行業(yè)沒有規(guī)范、完善的流程,比如安裝、物流都不規(guī)范,工廠對于代理也不太有經驗,代理商只有和工廠一起探索代理的做法。徐秀賢碰到兩個最難解決的問題是:第一,如何統(tǒng)一工廠、代理商、分銷商各方的思想,穩(wěn)定市場,穩(wěn)定價格,是很重要的。當時唯一的解決辦法,也就是大家坐在一起交流,一起分析市場,分析自己的品牌,分析競爭品牌;探討怎么做才能保證工廠、經銷商、代理商和消費者得到利益……并且做出來給大家看,讓大家覺得這樣做是對的。第二是要解決代理商之間打價格戰(zhàn),惡性竄貨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經過了好幾年的時間,直到2002年左右,大家看到并汲取了彩電行業(yè)的教訓,才接受了不打價格戰(zhàn)的理念。
在空調逐漸普及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這行業(yè)中來。經過了幾輪的洗牌后,能生存下來的代理商已經不多了。星普能夠一直做下來,而且還做得不錯,與徐總對品牌的認識、對經銷商的態(tài)度、銷售隊伍的建立分不開的。
代理商的成長與品牌的成長是息息相關的,這對于星普同樣是真理。徐總很自豪當時的選擇:“選品牌很重要。品牌具有成長性,才能越做越大,我們的企業(yè)也就能夠不斷成長,越做越大。” 1992年起,星普相繼代理了華寶、格力、夏普、海爾、三菱重工、松下、三菱電機、大金和奧克斯等在市場中一直有很強生命力的品牌。徐總認為,選品牌重要的是看這個品牌的操作思路、生產企業(yè)的經營團隊的風格思想如何,其次是考察品牌的未來發(fā)展怎樣,有沒有成長性。和別的代理商不同的是,當時一些比較流行的品牌徐總并沒有選擇。
“我們在尋找分銷商、建設分銷商隊伍的過程中,形成了與分銷商之間良好的合作模式。他們成為了我們最強大的后盾之一。”星普公司實行的是代理商加分銷商的模式,這種模式基于分銷商對公司的信任,在星普成長的同時,也不斷提供給分銷商服務和幫助,讓他們一起成長。以前星普的分銷商只能做幾十萬,而現(xiàn)在能夠做到幾千萬。“所謂小河有水,大河滿。我們的分銷商都能做到這么大,我們公司的成長也就成為必然的了。”
“做分銷業(yè)務主要靠人對人的關系,我們的成長是有一個優(yōu)秀的營銷團隊的支持。”首先要把對分銷商的思想灌輸給業(yè)務人員,讓他們知道要怎樣去做業(yè)務,把業(yè)務作長遠。第二要培養(yǎng)他們的銷售技能,要非常了解產品知識、銷售政策、售后服務等,為客戶解決問題。第三,對于市場中的問題要及時反饋,研究如何解決問題。“我們這個團隊對于廠家來說非常有價值,可以省去他們很多事情。”可以看的出,徐總對自己建立的這個隊伍非常滿意。
做了十五年的家電代理,徐秀賢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企業(yè)的價值在于提供服務,不僅向分銷商提供服務,而且向工廠提供服務,只要有價值這個行業(yè)就需要,而且我堅信是需要的。”如何做到有價值,徐總的經驗是:第一是要做工廠做不了的事,而且要做得更好,要更貼近市場,反應更快;其次,市場可以做到更深入,家電連鎖、廠家一般做到縣級市場,那么代理商就可以做到村里,而且在商品配送、資金,包括返利的結算方面代理商比廠家能更加及時;第三,提供給分銷商更好的政策。讓利給下面的分銷商,同時為他們提供好的配送服務、售后服務、市場管理等服務,讓他們一起共享市場的“大蛋糕”。
評論:
目前沒有評論內容。